现在离报名还有一段时间,很多同学还处于“择校纠结期”,还没有办法完全确定目标院校。
并且,很多同学在搜集信息的时候发现,有好多院校专业在25考研中,一志愿0人上线!
本以为是发现了“新大陆”,但思考过后,开始怀疑0人上岸的原因,不知道到底是无人报考,还是院校压分,还是......
那么,这样的院校和专业,到底可以选吗?是“雷”还是机会呢?今天一起来看看~
其实,在考研圈,一志愿0人上岸的情况并不多见,但25考研好像额外多,比如这些院校↓↓↓
中南民族大学法学院多数专业都0人上岸,如法学理论、刑法学、法律(非法学)、法律(法学)专业拟复试一志愿人数都为0。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法学院,法律(法学)专业拟招生24人,一志愿却0人上线。
辽大经济学院经济思想史、经济史、比较经济体制、劳动经济学等专业,一志愿均无合格考生。
西北师范大学职业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方向,拟招生14人,调剂缺额14人,说明一志愿无人上线。
除了一些院校一志愿0人上岸之外,还有部分院校专业在25考研报考阶段,无人或者报考人数较少。
陕西理工大学在报名期间发布了2025年研招报名讯息,明确提到:0252 应用九游体育网站入口统计、0453 国际中文教育、0552 新闻与传播、0802 机械工程专业报考人数在10人以下;0202 应用经济学、1251 工商管理报考人数在5人以下。
华南师范大学在报名期间,虽然没有公布各专业具体的报名人数,但是在官网同步了网报数据看板。各报考类型占比、各专业报录比等数据一目了然,有需要的同学可以关注一下。
华侨大学发布了截至23日的报考前数据(含无效报考数据)。其中数字经济专业报考人数仅为1,侨务政策与理论专业报考人数仅为2。
虽然没有公布具体人数,但根据其他院校的说法而言,“报考人数不足”一般是0~10人,远小于招录人数;“报考人数略有不足”一般是报录比较低,为1~3 。
安徽医科大学在报名期间,官网发布了截止10月24日15:00尚无人报考专业及报考人数较少的专业,其中:尚无人报考专业有43个(高于去年:42),报考人数较少的专业有111个(低于去年:160)。
个别专业报考热度不高,仍有较大机会上岸。如全日制招生人数较多(大于30人)但报考人数较少的专业有(报录比小于3):
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085901土木工程、086100交通运输、081400土木工程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085407仪器仪表工程、085408光电信息工程、085403核能工程;
应用技术学院:085408光电信息工程、085409生物医学工程、085601材料工程、086100交通运输
院校研招办官方公众号公布了截至10月23日22点的报考数据,小编看到部分专业报考人数甚至不足10。
看到一志愿0人上岸,或者无人报考的情况,那么是“雷”还是机会呢?我们要具体院校具体分析
有些专业,实话实说,就是比较冷门。况且研究方向独特、就业面窄,就算是个名校,也很难吸引太多考生。
就比如厦门大学经济思想史专业仅招收1人,我猜大家都不会用自己一年时间去赌这个人是不是自己吧。
为了给这些调剂生留出名额,他们甚至会故意压低一志愿考生的专业课成绩。导致一志愿无人过学校复试线,甚至是国家线。
那怎么判断一个学校有没有这种“骚操作”呢?其实很简单,看往年录取名单就知道了。
✅如果拟录取名单上考生编号的前5位都差不多,那这个专业基本就是从一志愿录取的,比较公平。
✅如果编号前5位乱七八糟,各种数字都有,那就要小心了,这个专业可能有很多调剂生。
这种情况就建议大家好好考虑了,专业课难度较高或者出题偏,上线的难度就会增加,更别说高分了。
或者是有些学校对考生的本科背景、科研经历有特别要求,这也会影响报考人数。
就比如北京邮电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由于改考408,今年首次出现零人复试现象。
所以,到底能不能报考,不能直接下定论,大家还是要具体院校具体专业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