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众的印象里,航天探索似乎总是与遥远的宇宙、神秘的星球紧密相连。但你知道吗?中国航天的两大黑科技——北斗导航与太空育种,早已悄然融入我们的日常,为14亿中国人稳稳端住饭碗立下汗马功劳。
从1987年我国首次将农作物种子送上太空起,太空育种项目已开展了3000余项。这可不是简单地把种子送上天再带回来,而是让种子搭乘返回式卫星、神舟飞船等航天器,在宇宙射线、微重力、高真空的极端环境下,开启一场奇妙的“基因改造之旅” 。
微重力环境下,种子内部的生理生化反应被打乱,基因更易发生变异;宇宙射线则像一把神奇的“手术刀”,直接作用于种子的DNA,诱导出地面难以出现的新性状。这些经过“改造”的种子回到地面后,科研人员会对其进行多代筛选培育,只有那些在产量、品质、抗病性等方面表现优异的,才有机会成为新的品种,进入田间地头,走向百姓餐桌。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太空育种成果丰硕。我国已育成主粮品种240多个,蔬菜、水果、林草、花卉等新品种更是数以百计。“鲁原502”小麦解决了重穗型品种易倒伏的难题,累计推广1亿亩;“航麦802”耐盐、抗病、适应性强,迟播一个月亩产仍超500公斤 。在蔬菜领域,太空青椒个头大、维生素C含量高;太空番茄产量大增,口感也更浓郁。这些太空作物不仅丰富了我们的“菜篮子”,每年还增产粮食20多亿公斤,创造直接经济效益逾千亿元 。
如果说太空育种是从源头改良农作物品种,那北斗导航则为农业生产全过程装上了“智慧大脑”,带来了精准农业的变革 。
在播种环节,搭载北斗导航系统的播种机,能按照预设路线和间距精准作业,误差控制在厘米级,避免了种子浪费和疏密不均的问题,保证每株作物都有充足的生长空间。
到了田间管理阶段,北斗也大显身手。通过北斗定位,无人机可以按照规划好的航线,对农田进行农药喷洒、施肥作业,既提高了效率,又能避免人工操作的疏漏和浪费,减少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保护土壤环境 。同时,分布在田间的各类传感器与北斗相连,实时收集土壤湿度、肥力、温度以及作物生长状况等数据,农户在手机或电脑上就能随时掌握农田信息,根据实际情况精准调控灌溉、施肥时机,实现科学种植。
收获季节,装有北斗导航的联合收割机,能高效完成收割任务,还能通过数据记录产量分布,帮助农户分析不同地块的产出差异,为来年种植提供参考。此外,北斗的短报文通信功能在农业灾害预警和救援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遇到极端天气或病虫害时,相关信息能及时发送到农户手中,以便他们提前做好防范措施;若农户在田间遇到紧急情况,也能通过北斗终端发出求救信号,确保救援及时到达 。
太空育种培育出优良品种,北斗导航助力精细化种植管理,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为我国粮食安全保驾护航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这两项航天黑科技还将不断升级,为农业现代化注入新的活力。未来,或许会有更多适应不同环境、产量更高、品质更优的太空作物诞生;北斗导航也将在农业领域实现更深度的融合应用,让种地变得更加轻松、高效,让14亿中国人的饭碗端得更稳、更安心,真正将粮食安全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
曾在大凉山支教的老师张璐,许愿要带阿波觉小学的背篓篮球队走出大山,看看外面的世界。这一次她返回学校,带着男孩女孩们各5名队员踏上了梦想之旅。“我想出去看看”“我想要个CBA签名”……从大凉山到杭州,看梦想成真的每一步!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甘皙 通讯员 董明明近日,由中铁九局电务公司参建的吉林通化地区普通铁路外迁工程安全正点开通运营。这一工程的投运,不仅优化了通化地区的铁路运输格局,提升了铁路运输能力和效率,也为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被骗至缅甸失联高考生同车乘客亲述:疑其遇电诈曾劝返,次日收报平安定位(大河报 潇湘晨报)
被骗至缅甸失联高考生同车乘客亲述:疑其遇电诈曾劝返,次日收报平安定位(大河报 潇湘晨报) 【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旗下短视频产品 】
湖南省气象台预计。未来三天。全省以晴热高温天气为主。湘北局地将出现40摄氏度以上高温。南风2~3级,雷雨时阵风7~8级;
#王楚钦4比0战胜张本智九游体育网站入口和,第三次大满贯男单夺冠,#王楚钦说这次表现没让球迷失望
福建莆田的小猪宝,希望你早日找到回家的路,家人和网友们都很想你呢孩子!
特大暴雨,长沙终于降温了,啥也没干赚了50块